小时候,雪糕大约分为冰棍儿、雪人和方砖这几种简单的形态,别的不敢想,仅冰棍儿,在炎炎夏日就足以成为消除暑热的一种美丽诱惑。可是冰棍儿要五分钱一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吃得起的。
巷子里的小伙伴,谁能手里高擒一支冰棍儿,谁就可以傲视众人,在大家冒着烟儿的注视下慢慢地、细细地吮一下,再吮一下……不过这种得意的炫耀也不长久,烈日当头,冰棍儿快要化了,他才赶紧接连不断地吸溜干净,咂咂嘴,剩下一根再无味道、舔得干干净净的冰棍棒子。
后来,“江湖”上起了一种传言,说只要攒够一百支冰棍棒子,就可以到任何一个卖冰棍儿的箱子前,兑换一支冰冰凉的冰棍儿!这太让人兴奋了!不用花钱了,我们可以靠棍吃棍。
有一天,两个小伙伴找我玩,我们遂商量分头收集冰棍棒子,换到冰棍儿用小刀锯开,分成平等的三份。主意拿定,很激动地各自行动去了。
路上日晒雨淋躺了多日的,刚被人扔掉新鲜鲜还带着口水的,都收拢来。某个小伙伴有次看到一个陌生的路人蹲在马路边吃冰棍儿,他也蹲在旁边,直呆呆地盯着他。路人看了他一眼,不说话,吃一口,忍不住又看一眼,问道:“小孩儿你干啥?”
小伙伴指指冰棍儿:“要棒子!”
那人终于被盯毛了,顺手递给他起身走了。
话说冰棍棒子,细长而粗糙。看看现在的雪糕棒,扁扁的,长长的,与小时候的相比,可谓如云泥之别。
许许多多的棒子被我们收来,扎成一小捆,不久小捆成大捆,越来越粗壮。终于有一天,我们积攒的数量足够换一根冰棍儿啦!
我们勇敢地出发了,拐到大街上,有推着自行车卖冰棍儿的小贩吆喝着错身而过,车座后的木头箱子四周裹着小棉被,勉力保持低温。箱子里不知道挤挤挨挨躺着多少支冰棍儿,有哪一支愿意挺身而出,不要钱而要棒子呢?三个人互相推推,不敢招呼,车子就走远了,留下我们迟迟疑疑直蹭到电影院前。
看电影是小城重要的娱乐方式,电影院前总有卖冰棍儿的在那里。我们远远望见写着“冰棍”二字的木头箱开开合合,小棉被起起落落,它们的主人都不用费力吆喝。我们想等没人的时候,举着棒子诚恳地上前请求:“换冰棍儿!我们有一百多支棒子呢。”但人来人往,我们根本没机会张嘴。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胆怯寻找借口。手里拿的毕竟不是钱币呀,心虚得很。
三人中我算最大,我举着一捆棒子,终于张开嘴巴,努力问了一句:“换根冰棍儿,我们有棒子!”
我已经很大声了,他好像没听清,恰好又有人来买冰棍儿,他开箱子的同时顺便冲我们说了一句什么。
情形不像是可以兑换的,好像永远也换不上啦。我们不自觉地退了又退,一个个垂头丧气。头顶的太阳那么小,小得像个盘子,白白的看不清却炽热无比;但又好像特别大,大到满天都是。马路正在冒臭油,沾在脚上,糊在车轮上,柏油蓝得发黑,我们还是回家吧。
卖冰棍儿的人果然没动静,然而有人行动了。斜刺里猛然闪出一人,铁钳一样的手抓住我,另一只手也像铁钳子,抓牢那两个小伙伴,紧接着一声霹雳在头顶炸裂:“谁让你们跑这儿来的?!”
我看见我妈水洗过一样的脸俯视下来,焦急、愤怒和心痛的神情如乌云翻滚。一会儿不见,我妈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我们立即忘了换冰棍儿的事,吓得呆若木鸡。
我们出发的时候还不到中午,冰棍棒子那么多,以为换根冰棍儿还不是很快的事情?可是徘徊复徘徊,时间就晃到了午后!三个孩子的家长哭天抢地,一时搞不清人去了哪里。因为我最大,连我妈也认为是我带头出走的。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猜得出,只能是一顿胖揍。对我的失而复得,我妈或许很想无限怜爱,与我抱头痛哭,但惊吓和愤怒让她表现得太暴躁了。什么也不问,先打了再说!于是顺手抄起一把小笤帚,大头朝下,一路追着我,在烈日下奔跑。
我不记得两个小伙伴的样貌了,甚至不记得他们是谁家的孩予,巷子里的人风流云散,有的搬走了,有的留下来,有的死去了。可能他们也因此挨了一顿打吧,这么丢脸的事情我真不想再提起了。
(《白菜地边的家》小闲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