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

    夏天的童年记忆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01日   02 版)

        我出生于1944年,按照一般说法,我的童年阶段,应该止于1957年国民小学毕业。那个年代,刚结束日本政府统治,国民党政府来台初期。台湾社会工商业还未“起飞”,除了随国民党政府来台的“新住民”,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家庭,都是务农为主。

        我也是出生、成长于偏僻的小村庄。大片田野就是无须花钱买门票的大型“游乐场”,随处都是天然游乐“设施”。没有水泥地,不怕摔倒;没有铁柱、铁架,不怕撞伤;我们可以任意奔跑、追逐、骑马打仗。不同季节我们“发明”各种“游戏”,这些游戏规则,可以因自然条件的差异而更动。如春天可以四处游荡采野果、灌“肚猴”(从土壤的小洞灌入水,蟋蟀会从土里钻出来);秋冬可以在空旷的田野熰番薯,烤甘蔗。下雨天,我们可以在湿滑的晒谷场泥土地面上“滑泥”,类似溜冰、滑雪,只是赤脚打滑,没有溜冰鞋。至于制作“玩具”是不必分季节的,打“陀螺”、扇“纸牌”、吹“竹笛”、打“寸高”(将五六英寸长的木头立在晒谷场上,再以长棍子敲击木头弹起,比赛谁击得远)、玩“小石头”,花样繁多。

        暑假不必上辅导课、才艺班,“漫长”的夏季最热闹,节目最丰富了。炎炎夏日,我们都在野外活动,村庄内、大路边到处都是大树,可以攀爬、遮荫;浓密树荫下休息或游戏,空气清凉,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燥热。不像现在,几乎所有商店、大楼、家家户户,一年之中,约有半年以上时日,全天候依赖冷气机。室外气温不断升高,人们热得不敢走出屋门,形成恶性循环。

        我的家乡地形狭长,紧邻浊水溪畔,灌溉沟渠纵横交错。浊水溪的水,浊而不污,流入田里,泥沙沉淀后,再流入溪流,十分清澈。没有农药,没有家庭废水、化学工厂的污染,每一条溪流,都是我们的大型游泳池,也是我们的大鱼池。在水草茂盛处,鱼虾满盈,取之不竭。再加上随手可摘到的野菜、野果,当天晚餐就很丰盛。贫穷年代,“生活物资”却无限丰盈。

        有些地方还会发现“泉眼”,不断涌出清澈、清凉的泉水,渴了可以就近捧饮,十分甘甜,不怕“中毒”。

        有一条最大的灌溉渠道,贯穿吾乡,我们通称为“大圳”。我就读的国民小学,在大圳上游;我居住的村庄,算是中段,相距约三公里,沿着大圳旁有一条大路,路旁树荫清凉,护着圳堤,是我们上下学的交通要道。五六月间,天气开始热起来,中高年级的男生,放学后都舍陆路而走水路。就是说,将衣物和包包交给“点到”的同学负责带,一大群人跳下大圳玩水,玩累了就采仰式,一路“躺”回家,又轻松又凉快。

        我的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和田野、溪流紧密连接。现在的孩童放学后都在做什么呢?大多数在托管班赶功课,在电视机前看卡通,在计算机桌前玩电子游乐器……显然这是最普遍的情况。

        (《昨日当我年少时》吴晟 重庆出版社2017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