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失眠并非只是“睡不着”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28日   04 版)

        很多人对失眠的理解就是“睡不着”,实际并非如此。失眠的表现除了入睡困难(即睡不着),还包括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比如早醒),并会伴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计划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白天困倦。有的人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症状,如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不稳定,周围血管收缩扩展障碍;消化系统表现为便秘或腹泻、胃部闷胀;运动系统表现为颈肩部肌肉紧张、头痛和腰痛。情绪控制能力减低,容易生气或者不开心;容易出现短期内体重减低,免疫功能减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失眠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原发性失眠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但是失眠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所以必须找出潜在病因加以治疗,不应只是治疗失眠的症状。

        导致失眠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如睡眠环境)和内部因素(如躯体不适、精神压力),还有较为隐蔽的精神因素(如应激、焦虑、抑郁)。

        失眠的发生有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可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1个月≤病程<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急性失眠常与明确的诱发因素有关,是继发性失眠。此时应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避免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及过度恐惧失眠和夸大它的不良后果。随着诱发因素的缓解,急性失眠会自然缓解。慢性失眠也被称作心理生理性失眠,是由躯体化紧张和习得性阻睡联想导致的失眠障碍。慢性失眠的患者需要接受医疗干预,既包括药物治疗,也包括改变睡眠行为方式的非药物治疗。

        (《医药养生保健报》8.3 苏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