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与离世亲人“对话”

    《 文摘报 》( 2018年07月03日   07 版)

        一位悲伤的女士购买了去世男友的“AI复制品”,它不仅和男友长得一模一样,连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也近乎相似,简直宛如男友“再生”……这个来自科幻系列剧《Black Mirror(黑镜)》中的场景,相信很多观众都记忆犹新。

        当科技将人工智能推入了时代潮流,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就有可能成真——比如说,和已经离世的亲人“对话”。不久前由瑞典科学家提出的“复制”概念,并非局限于皮肉,也不仅只是声音的模仿,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死去的亲友创建一个意识的“复制”。

        目前技术人员正在研发一种最新的“神经织网”技术,即将微型电极植入脑中,将来或许可以用来上传和下载思想。这个生命的“复制品”不但智能,而且十分人性化,从简单的天气问答到更加复杂的综合事件,都能一一应对。因为“复制品”保留了人们生前的回忆与性格,因此它们与在世亲人进行交流时的沟通方式,将与“生前”如出一辙。

        简单地说,想要和去世的亲人“对话”,就必须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包括一个人的声音、对答话语,以及更为抽象的“思维模式”。试想一下,下一代语音助手可能就是用你奶奶声音说话的机器人,“她”不但能为你指点迷津,还能与你分享很多关于过去的回忆。这听起来虽然像是天方夜谭,但与“意识复制”相关的研究项目已经启动并提上日程。无论是招募志愿者,抑或是数据的采集与整合,研究者们都在朝着“意识复制”的方向积极迈进。

        实际上,这项技术并非想象中的“复制—粘贴”那样简单,或许我们应该先了解清楚“思想上传”的概念。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李勃兴介绍,“所谓‘思想上传’,常指将人脑的全部信息,无论是意识、思想还是记忆等全部收集后,写入或上传至如电脑、人工神经网络这样的硬件设备中,而这些信息可以被随时调取、复制、输出。如果是更高级的硬件设备,还可以对上述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或进一步加工,从而产生新的信息。”

        当中的原理可以简单解释为:首先,我们收集某位亲人脑内的全部信息,并将其存储至计算机中;然后,就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调取亲人的信息;同时计算机可以模拟亲人的思维方式,对以往未曾遇到的场景做出具有亲人特征性的应答。

        (《广州日报》6.23 黄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