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摒弃乡土中国的土地观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26日   06 版)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村庄制度、城乡关系等呈现新的特征,乡土中国转型为城乡中国。

        在代际革命、农业转型、乡村分化、城乡互动的作用下,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既不同于乡土中国,也有别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土地功能因发展阶段转换而变化,城乡格局变化带来土地配置制度困境,农业历史转型带来农地权利与经营制度不适应,乡村分化凸显宅基地制度滞后。新发展阶段要实现从城乡中国到城市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解决好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是关键,必须推进以城乡中国阶段为背景的土地改革,重点是明确城乡中国阶段的土地功能定位,实行城乡互动的土地配置制度改革,适应农业转型的农地权利和经营体系重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

        由于体制和利益惯性,只要各类发展主体还可以依赖土地谋发展,中国经济就不会主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质量发展模式。中央政府在这方面应当主动作为,因为支撑这套模式的中枢——地方政府增长导向、土地指标控制与调控、货币与土地联动都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刘守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