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我说,你的职业好,越老越吃香。言外之意是,医生年轻时水平一般,要等老了才厉害。老百姓看病,也觉得年龄大的医生比年轻的更靠谱。
国家也这么认为。由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人事部组织的国医大师评选,第一届的硬性条件是“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5年以上”,第二届是“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年以上”。如果从20岁开始当医生,那就是到75岁或70岁才有参评资格。而现在中医本科院校学生一般18岁入学,5年后毕业,最早23岁行医,那就得等到73岁才能参加评选。
看看《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医圣张仲景,其生卒年限为公元150年到219年,寿命为69岁,按现在的标准评国医大师估计年龄不够。推测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开始时间是公元206年以前,那时他应该不到56岁。而能够写出《伤寒杂病论》,必须先有丰富的临床积累,这个积累至少得有10年,也就是说张仲景的学术水平达到高峰的时间应该是在46岁左右。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历代的名医,不管他们活的年龄有多大,成名的时间大多在40多岁。
其实,年龄对医术的影响是双向的。积极的影响是,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见识越广,就是常说的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就会好。消极的影响是,年龄越大,精力越差,思维能力越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会下降,创造力也会下降,在遇到超越经验的问题时,处理能力会下降,临床疗效也会下降。
事实上,一般医生用10年左右的时间学理论,打基础;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临床,积累经验,验证理论,升华理论。那么,医生的“黄金年龄”应该在40至65岁之间。
老中医的经验永远都是珍贵的,找老中医看病当然不会错,只是大家要知道,医生的“黄金时期”并不是老年期,因此大家就医时不要错过了年轻的好医生。
(《大河健康报》6.5 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