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9日   02 版)

        错误信息为何9年不纠正

     

        陕西榆林一男子因当地公安局录入身份证信息错误,致其身份证号码与一罪犯同号,9年来被公安部门带去调查二三十次。5月31日,忍无可忍的他将此事投诉到了当地媒体。事情被曝光后,榆阳分局已承认录入错误,并将录入的错误信息更正。

     

        曲征:明知受害人被冤枉,相关部门拒不纠正,9年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据该男子父亲讲,他们去咨询如何处理时,榆阳分局称这是榆阳区法院宣判的,榆阳区法院又说是榆阳区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榆阳区检察院最后说是榆阳分局办的案件……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群众跑断腿,常年不解决”的事件并不少,而贯穿其中的扯皮推诿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对此,国家层面不仅要出台针对如此恶疾的惩治细则,还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让那些拿着俸禄津贴却不顾及民间疾苦的公职人员为自己的不作为买单。

     

        (红网 6.7)

     

        保护隐私是互联网创新前提

     

        航旅纵横、航班管家等手机软件可用来查看航班信息,也可选座、改签等。但是最近有网友发现,使用航旅纵横软件查看航班座位图时,新增了查看其他乘客信息的功能,用户可查看同航班其他人的姓名、星座、常住地点和经常飞往的地方等信息,还可与该乘客私信联系。目前,航旅纵横表示已将该功能调整为“默认不可见”。

     

        张彤: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软件增加了社交功能,以增强用户黏性,但没有考虑到“捆绑”的个人信息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软件开发不能一味强调功能强大,一味追求便捷和有趣,更要做到副作用最小,把个人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新华网 6.13)

     

        不能滥用“北斗”之名

     

        作为国之重器的北斗,最近曝光率挺高。之前,“北斗地图App”因为盗用北斗之名,被《人民日报》斥为拿高科技当名头搞“忽悠”。有媒体近期在重庆调研时发现,两个建设多年的北斗产业园,一个成了烂尾的商业楼盘,另一个声势虽大,但其从研发到产品均充满谜团。

     

        沈彬:很多所谓从事北斗产业的企业、资本力量,没有把精力放在基于北斗的应用研发、打造新商业模式上,而是把北斗当成“拉大旗做虎皮”的道具,利用公众乃至基层政府对于北斗的信任、对于自主科技的责任感,浑水摸鱼,搞恶意营销。对于这一现象,急需完善法规、令行禁止,而不能止于对个案的批判。

     

        (新京报评论微信号 6.12)

     

        送分虽好,完善纠错机制才治本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I卷第8题(选择题)出现了两个答案都正确的情况,引发热议。使用该套试卷的10个省份的教育考试主管机构均发布公告,称经专家评议,考生“单选A或B均给6分”。 

     

        胡欣红:虽然相关教育部门的担当精神值得点赞,良性互动也足以消弭舆情风暴,但此事也引发了一个思考:高考能否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为了确保命题质量,每年的高考都要设置多道监督防范机制,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出错时全靠临时性回应,未免太被动。尤其是文科类试题,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倘若没有相应机制,确实很难分省单独回应。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以防万一。

     

        (澎湃新闻 6.1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