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09日 星期六

    这里曾是燕京最美校园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09日   02 版)

        后海一带,最具北京特色。流连在柳荫街、定阜街这些古老的街巷胡同,时光就像静止了一般。这一带是北京王府大院最集中的地方,几乎隔几十米就是一座。

        独有着一座大院,虽然主人的身份并不算太显赫,然而百年来散发出的浓浓书香让它的迷人气息历久弥新,它就是曾经的“涛贝勒府”,后来的辅仁大学,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再教育学院和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辅仁大学的教学楼于1930年竣工,在当时与城东的协和医院、城西郊的燕京大学共称为北平三大建筑。它们被列为上个世纪早期我国大型建筑中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令人吃惊的是,这片被载入中国建筑史的亭台楼阁,竟然是在马圈上建起来的。这里曾经是“涛贝勒府”,俗称“七爷府”。史料记载,这位涛贝勒“一生颇为通达,能够不断接受新事”。这种新派风格也表现在他建筑自家花园的品位上,不但采用了西方园林的造景方式,还在花园南边开辟了大片的空地与马圈,以满足他爱马成痴的嗜好。由于他的这项专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

        1925年,由于清朝皇族日渐没落,生计艰难,载涛以16万元将涛贝勒府永久出租,供罗马教廷在北京筹办辅仁大学。说是“出租”,其实只不过是个安慰性的说法,因他不愿意担负卖掉祖宅的名声。

        在辅仁大学存在的26年中,先后设文、理、教育等学院,学生中名人辈出,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刘达、历史学家刘乃和、国画大师娄师白、指挥家李德伦等等。老师更非等闲之辈,辅仁名师录中的这些名字,胡适、朱光潜、刘半农、顾随、郑振铎、沈从文等等,灿若星辰。

        陈垣是辅仁26年里唯一的校长,他是和王国维齐名的大学者。最广为流传的,是陈垣和启功两代大师的辅仁故事。

        1933年,启功第一次走进辅仁大学,是一个20岁出头的中学毕业生,当时他不得不找工作以养家糊口,经祖父辈的老世交傅增湘介绍,他拿着自己的书画文章找到陈垣校长。虽然仅有中学文凭,但爱惜人才的陈垣对他破例录用,推荐他到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

        过了两年,附中一名院长以资历不够为由,将启功辞退了,陈垣不计学历,聘任启功为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专门讲授大学的普通国文课。中学毕业生教大学生,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陈垣此举,真正彰显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不拘一格。

        陈垣也曾动过离开的念头,1943年年底,他的学生柴德赓有扶师南行的密谋。陈垣也同意南下,但被辅仁校务长雷冕神父察觉,长谈数晚,晓以利害,认为校长一走,辅仁难以为继,很快就会被日伪当局接收或关闭,几千名师生顿失依靠,将难以就职和求学。陈垣百感交集,反复思考,终未成行。

        辅仁1948级经济系校友石椿年回忆,当时辅仁大学在陈校长等人的努力下,争取到文史各科仍用原有课本,不改用日文教材;校门不挂日本国旗;日文不必作为必修课这“三不”原则。而且能一直坚持8年,直到抗战结束,简直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在北平沦陷的8年中,这座校园从没有挂过日伪的国旗,这在沦陷区北平高校是绝无仅有的一个。陈垣曾坚定地表示,若要挂旗,自己宁肯舍生取义。

        (《北京青年报》5.31 张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