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两年读书千本,可能吗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03日   07 版)

      “北大书神”张雪健曾公开宣布,他在两年内读完了1000本书,并公开了书单。

      听上去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两年一共有730天,如果想要读完1000本书,那么平均每天就要读1.37本书。拿豆瓣top10的书籍为例,平均字数23万字,正常人的母语阅读速度为500~900字/分钟,我们以6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计算,要完成每天读1.37本书的阅读任务,需要花费近9个小时。这样看来,要想两年读完1000本书,你需要拿出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而且几乎要天天如此。

      不知道作为北大学霸的张雪健是不是能做到这样,但普通人恐怕不行。不过,近年来研究表明,阅读是从视觉输入,到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到学习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脑能够高效地完成信息处理工作。从理论上看,两年读1000本书就是有可能的。”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强认为。

      阅读的速度与信息结构构建有关。“信息结构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把新信息(焦点)和旧信息(背景)组织起来的方式。我们的各种知识也是以网络节点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的。同样,一个阅读爱好者,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熟悉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因此在阅读同一类书籍的时候,可能只需要阅读目录及重点章节即可。这启示我们分类阅读可能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来说,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大脑将会激活这种奖励系统,从而让其产生持续阅读的动机和欲望。

      学习记忆过程并非是单一方向的加工,而是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和外界输入信息的交互过程。关于读书的建议,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做了一个总结: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另外,读者需要分析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工作需要、消遣娱乐,还是其他。不同目的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科技日报》4.24 杨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