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公众参与教授理查德·怀斯曼说过,幸运的人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取比他应得的更多的东西”。
上世纪90年代,怀斯曼做了一项非传统的心理学实验,他找到了两组分别自称“幸运”和“不幸”的人,并试图量化他们之间的差异。他在街上丢了一张20美元的钞票并观察这些人的行为,自称“幸运”的人更有可能捡到这张钞票,而总觉得自己“倒霉”的人则发现不了。
别看这个实验看起来有点傻,但在怀斯曼10年的“运气”相关研究中,许多实验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他把这些研究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幸运因子》。怀斯曼的实验表明,“运气”可能与发现机会的能力有关,即使许多机会出现在令人出乎意料的地点。
这里面是有道理的。你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程度越高,你就越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资源,或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幸运的人不会奇迹般地自动把机会和好运吸到身边,而是一边睁大眼睛一边漫步。这也意味着,那些影响我们身体或情绪上对周边环境感知能力的因素,都会影响我们所谓的“幸运指数”——比如“焦虑”就是其中之一。焦虑在身体上和情绪上都不利于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机会。
问题是,我们能够学到如何成为一个幸运的人吗?怀斯曼创建了一个“好运学校”,人们可以根据四个主要原则来学习如何触发自己的好运气:最大化身边的机遇,倾听自己的直觉,抱有好运的期望,并用好的心态来看待坏运气。这些策略包括对事物采取更放松的态度,将好运“可视化”,以及每周与至少一个新认识的人交谈。一个月后,他重访了“好运学校”的参与者,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他们成为了一个更幸运、也更幸福的人。
(《周末》4.19 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