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油壶、牛奶盒等五花八门的废品堆积如山,异味刺鼻。几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用粉碎机将塑料瓶粉碎成颗粒,污水从他们脚下流入不远处的河沟。这是记者近日在一个再生资源市场采访时,目睹的情景。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塑料饮料瓶消费量约为2000亿个。然而,大部分废弃塑料饮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表示,作为一种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环境押金制比较适合饮料包装物,能够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应承担的责任落到实处。
环境押金制是指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产品征收押金,在产品或残留物被送回到回收系统时退回押金,以避免废弃物污染环境的一种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环境押金制度,饮料标准包装物押金金额一般定为饮料价格的10%~15%。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押金制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塑料饮料瓶很快就能达到平均80%以上的安全回收再利用率。
专家强调,实施押金制,可使饮料瓶实现源头分类,不与垃圾混杂,在清洗加工处理时就能大幅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而且回收上来的塑料饮料瓶可以做成食品级聚酯切片,再次做成饮料瓶,实现“瓶到瓶”的原级循环利用,从而节约石油等宝贵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专家指出,对于押金制,我国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已经成熟。细节环节的周密设计,是决定它最终是否能实行的关键。
(《人民日报》12.2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