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靠改革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23日   06 版)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既是创新的一种度量,也是创新的一种手段,它归根结底来自于重新配置效率。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靠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通过改革把人口潜力再挖掘出来,是改革红利的一种。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收入水平比我国略高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有大量人口可以转移出来。阻碍我们挖掘潜力的,是现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带来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同时提高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成本提高太快带来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

      落后产能以夕阳产业、病态企业甚至僵尸企业形式存在,占用有限资源和稀缺生产要素,降低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扭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价格,推高企业和增长成本,使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得以延续。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把那些生产率低的产业、产能出清。

      创造性破坏不保护落后产能,不保护落后岗位,但必须保护劳动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十九大提出的要求;越是社会政策托底有力,越能做到有勇气退出。

      (《北京日报》11.20 蔡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