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篇名为《临近稻谷收割期,江西九江出现“镉大米”》的公开举报信披露,九江市九江县村民所产稻谷及其耕地中重金属镉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对此,九江市柴桑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回应,表示已经组织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将集中收存疑似污染大米,待检验结果确认后,对确属污染的大米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曝光的不仅有污染的大米和土壤,还指出了二者背后的联系,当地一家长期排放红色污水的丁家山金铜硫矿。对此,官方回应称:“1989年、2008年,经市、县人大及市国资委协调与周边农户达成协议,由该矿山对区域内受污染的土地按每年6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偿并延续至今。”近30年污染,一直以钱代治?值得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和反思。
在食品安全领域,网络舆情的蝴蝶效应不可预测,九江疑似镉大米事件急需官方检测结果宣布;同时,从大米的种植、生产到运输到销售,多个专司食安、环保的监管部门,层层设关为何没有查出镉超标?如果是监管部门自己调查自己,公众需要尽快看到调查后的真相。
(《检察日报》11.13 王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