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一场足以压垮老年生活的“赌局”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16日   02 版)

        最近,张秋萍的家里住进了一个不速之客,20多天,她抗议、报警,却始终无法将其赶走。对方的要求只有一个:要么还钱,要么卖房。

        半年前,61岁的张秋萍本以为,自己遇到了健康与财富双赢的机会。2017年4月,她用房子抵押贷款了240万元,购买了新元公司号称“仙丹”的健康产品,而公司的承诺是,不仅代她还贷,每月还会再付她3.6万元。

        这个项目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但从今年七八月起,公司突然停止如约还贷和付钱了。每月数万元的债务袭击了张秋萍们,部分老人或遭遇暴力催收,或被迫卖房,而因为一些公证文书,有的房子甚至被低价过户。警方表示,北京目前有超过200人报案,新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淑芳已被逮捕,截至10月底,涉嫌罪名暂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仍在侦查中。

        据新元公司官网介绍,2007年,“痴迷研究生命科学”的王淑芳发现一种名叫“酵素”的物质,喝了5年,“到40岁了还像二十几岁”,并且从不运动还能连续爬120层楼梯,“创造了青春不老奇迹”的她“将酵素从保健品级别提升到‘掌握人类生老病死的终极密码’级别”,宣称其意义“不亚于100多年前为自由而战的辛亥革命”。王淑芳自称,这个技术“天下无敌”,“能把蔬菜水果变成仙丹”,效果超过“301、协和、哈佛、剑桥医院100亿倍、1000亿倍,你说1万亿倍它都不过分”。可笑的是,这些产品连批准文号都没有。但许多购买者尤其是老年购买者,当时并不知道这些。

        2016年,张秋萍以房贷款150万元,订购400公斤“酵素浓缩液”。一年的合同期里,新元公司如约代还了本息,每月也支付她4.5万元。今年4月合同期满,她共赚了54万元,这些钱被用来还债,给老家的母亲治病、修房,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5月,她打算退出项目,但经不住劝说,便答应再贷款买一段时间。张秋萍瞒着子女重新走了一遍贷款流程,去公证处稀里糊涂地签了一堆合同。

        然而,贷来的钱刚到张秋萍账户的当天,便转到了王淑芳之父王德立的账户上。王德立是新元公司的另一名股东,持股2%。新元公司随后与购买者签订了一份《溢价回购合同》。62岁的赵哲云说,所谓溢价,指的是她用抵押房屋贷到的290万元,购买773.3公斤产品,待一年合同期满,公司将以345.68万元的价格向她回购,比原价涨了19.2%。其中,溢价的55.68万元将分12次按月预先支付,原值290万元则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返还,这也正好是房屋抵押贷款到期、须一次性归还本金的日子。

        和张秋萍一样,赵哲云的月息是2.465万元,而贷款350万元的袁丽敏,合同显示月息高达9.8万元。

        这无疑是一场冒险的“赌局”:倘若新元公司守信,客户就可斩获远超银行利息和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一旦反之,对于大部分老年客户来说,数百万元的贷款本息,足以压垮他们的晚年生活。

        在一些购买者看来,这或许是个联合诈骗的“局”:新元公司负责揽客,放贷者负责与公证处一些人员串通签订合同,还有人负责逼老人卖房或凭委托手续卖房。一名老人认为,“这不是普通的集资,是专业人士设计的,是流水作业式地侵蚀房产”。

        (《中国青年报》11.10 卢义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