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哈勃望远镜,无法说再见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14日   07 版)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4月升空后,一直在它的轨道上安静地环绕地球,获得了大批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改写了天文学教科书。

     

        而“哈勃”技术上成功的意义,在于它取得了其他所有地基望远镜从来没有取得的革命性突破。其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获得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科学家形容太空望远镜——“望向远方即望向历史”,这是因为光的速度。此前地基望远镜看过去的一片漆黑之地,“哈勃”却找到了成千上万的星系,它们存在于宇宙历史的某刻。

     

        当年“哈勃”刚上天时,研究人员就发现由于一个低级错误,它成了“近视眼”:视物模糊,星星在它眼中只是一片光斑,这导致“哈勃”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维护。这在以后居然成了“哈勃”的命运——经常带伤上阵。截至2009年的大修,“哈勃”在它前19年的太空岁月中经历过五次大修。

     

        至今年“哈勃”已经服役27年,现在,它正在逐渐丧失原有高度和速度。最终,“哈勃”会不受控制的化身大气层中的一个火球,甚至都无法燃烧殆尽,碎片飘零于地球各处。

     

        对于“哈勃”的状况,NASA这次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很可能也是因为确实没什么办法。NASA其实早已觅得“继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韦伯”的敏感度是哈勃望远镜的100倍。

     

        不过,鉴于NASA对技术的极致要求,以及与这种要求不怎么匹配的钱包,导致无论是“哈勃”可能迎来的维修工,还是继任者,发射日期都一再推迟,升空之路颇为崎岖。

     

        (《科技日报》11.2 张梦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