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以致骨折风险提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减少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的发生。常用药物有以下三类。
骨矿化类 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补钙过程中联合使用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吸收以及抑制骨吸收,起到协同作用,使补钙效果事半功倍。
抑制骨吸收药物 补充钙剂是“开源”,抑制骨吸收药物是“节流”。这类药物包括二磷酸盐,即阿仑膦酸钠、帕米磷酸钠、依替膦酸二钠等。阿仑膦酸钠与矿化的骨基质结合,能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
降钙素 降钙素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重建的作用,能抑制中枢、缓解疼痛,对伴有骨痛的骨质疏松效果较好。单独使用降钙素可引起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骨吸收和骨丢失增加,建议降钙素与钙剂合用。
(《生命时报》10.20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