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逼婚广告犯众怒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02日   02 版)

      近日,一则家居商场的电视广告让很多网友反感,认为其中出现的“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等台词传递了不恰当的价值观。

      广告击中的正是当下中国单身群体的焦虑,所传递的价值观,也处处体现着中国父母对儿女婚恋问题的担忧,打着所谓的“借势营销”,而不注重社会影响,于是就导致广告的传播效果提高了,观众的实际反馈和社会评价却在下降。

      尽管商家的本意并非如此,可任何事物,只要经由大众媒介平台转发或传播,就一定会形成某种印象、造成某种后果,对于倚重卖点和看点的广告来说,这种特性尤其明显。这条广告的影响力已然达到了商业效果,但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来说,一则广告好不好,不是看它名气有多大,吸引了多少眼球,而是看用户对它的实际评价是如何、有没有差评、有多少差评。

      我国《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市场竞争并非没有边界,品牌营销也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任意妄为。说到底,广告传播是一种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尊重现实、通达人心。

      (中工网10.26 宋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