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先生的油画,尤其是素描,在他那个时代,的确是高手无疑。他的“国画”,也是自成一格。由于悲鸿先生声誉极高,因此也鲜有对他艺术成就的存疑,其画风自然影响着许多学子的学画道路。但在学习悲鸿先生的“国画”时,我以为还是要首先弄清悲鸿先生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所作之画之“长短”。
悲鸿先生的西画写实功底扎实,所以,在表现物象造型方面的确是高手。在其“跨界”的“国画”中,其造型能力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国画家来说,那是高出一截的,这些都是悲鸿先生“国画”的长处。但是,悲鸿先生的“中国画”还是属于“在用中国绘画的工具与材料画西画”。
就悲鸿先生来说,这本也无可厚非,悲鸿先生是在努力探索中国画的改革嘛。但后来的学画者,就要弄清楚悲鸿先生在国画的探索与创新的成果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只是悲鸿先生自己“墨戏”自娱而并不成熟的东西。由于悲鸿先生是学西画出身,其对中国画的笔墨特性认知和用笔功底方面,基本还是西画的审美意识与技术能力。他国画中用线的笔力,趣味,内涵,包括笔墨变化的技巧,都没有达到优秀国画家的水准。甚至用笔“浮肿”,用墨“墨猪”。悲鸿先生的马,其基本造型还是写实的,没有像“唐马”那种变形的艺术提炼与夸张。
不应该苛刻悲鸿先生,他只是在画自己的“国画”。但作为学画者来说,就必须明白老师在艺术成就上哪些是可以学的,哪些只能借鉴,哪些是绝对不能学的了。
(《新民晚报》7.1 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