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04日 星期四

    中国龙为何被译作Dragon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04日   06 版)

        龙在中国人心中是至高神圣的,在19世纪前的西方人眼中也是如此。欧洲知识界的心目中,中国人是“高贵的异教徒”,中国龙代表着中华帝国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伦敦,绣有龙凤图案的中国刺绣服装被视为最尊贵且时尚的服装。1687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一书中载有孔子画像,画面上方配了一幅“双龙戏珠”图案。此后300年间,这张酷似欧洲哲人的孔子像,连同两条粗糙的戏珠龙,被各种有关中国的著作一再翻印。1735年,编写《中华帝国全志》的杜赫德明确地将龙升格为“中国人的国家象征”。

        自从《华英字典》出版,直至1898年,汉英、英汉类词典都延续了马礼逊的误译。这一段时间,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不断崛起与中国的不断衰落,对应着“龙”的dragon在西方政治漫画中身躯庞大,性情残暴,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受尽戏谑。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不断异化,足可见一个单词背后国力衰弱的残酷现实。

        1985年,中美两国学者在编撰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就“龙”的条目展开过争论,最终在百科全书第五卷的第367页上,我们会看见“龙”有两个独立条目,其一是“龙dragon”;其二是“龙loong(dragon)”,特别将东方尤其是中国龙进行了大量解释。《美国百科全书》也回顾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的恶龙,对它们与中国龙形象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进行了细致区分。美国奇幻大师勒奎恩在其著作《地海传奇》中也不断强调龙是一种拥有智慧的、友好的、和善的神兽。这样的改观令人欣喜。

        (《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第8期 詹茜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