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以来,我国的蜜蜂减少了10%左右。这很可能是一种全球现象,相较于1945年,美国现在只拥有半数的蜂巢。研究发现,从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到病原体、农药污染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蜜蜂的减少。
蜜蜂和鸟类、蝙蝠、苍蝇、蝴蝶等属于传粉动物,它们对作物的授粉不只是对人类有益,而且对整个生态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传粉生物参与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而这其中又有85%以上的授粉是通过蜜蜂来完成的,因此,蜜蜂对粮食和果实的生产作用贡献最大。
粗略估计,全球有2500多种蜜蜂物种给植物授粉。多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蜜蜂的授粉作用能够使得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而且能够提高果实的质量,蜜蜂授粉作用还能够使得果形更正。
自然的演化造就了蜜蜂身体结构的变化,使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身体结构让其传花授粉的效率更高,结果更好。人们常常看到,采集花粉后的蜜蜂两只后足上携带着厚厚的花粉粒,有时候它们身体和脑袋上也粘满了花粉,这些花粉其实就是挂在蜜蜂身上约300万根绒毛上,这些密密麻麻的绒毛保证了蜜蜂能把花粉采集到手,而且能运送回家。研究发现,一只工蜂一次外出觅食可以采集相当于自身30%体重的花粉,它们身上的绒毛就相当于一只只微小的勤劳的手。
蜜蜂采集花粉是与植物相互适应的过程,而且蜜蜂在不同的花朵上梳理花粉的行为,也无意地完成了对作物的“蜜蜂授精”,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随之而来的是果实的成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也促进自然的演化和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日报》4.19 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