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林风眠笔下的清寂鹜影

    《 文摘报 》( 2017年02月25日   06 版)
    《双鹜》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家,他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精华相结合。晚年在谈到艺术上的中西合璧时,他说:“我走的路,是你们没走过的。”近日,“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林风眠喜欢画鸟,他笔下的禽鸟总有一种沉郁孤寂的意境,却又在感伤中蕴涵着勃发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林风眠画鸟偏爱两种形式,一是鸟伫枝头——在叶片疏落的枝丫上,伫立着小鸟,枝丫上的叶片可疏可密,鸟的只数亦可加可减。二是平滩飞鸟——在浓浓淡淡几乎铺天盖地的滩涂中,穿插着些许透亮的水塘、成排的芦苇和几乎接踵而飞的水鸟,有的画面还会横置一无人小舟,色彩往往是大片的黑色中有几点白色。

        林风眠的不少作品中都有鹜的形象,清寂、孤独,他笔下的孤独,是沉静的、平和的,甚至还带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意。他曾撰文介绍画《双鹜》的过程:“多年前,我住在杭州西湖,有一个时期老是发风疹病,医生和家人要我出去散步,我就天天午后一个人到苏堤上来回走一次。当时正是秋季,走来走去,走了三四个月,饱览了西湖景色。在夕照的湖面上,南北山峰的倒影,因时间的不同,风晴雨雾的变化,它的美丽,对我来说,是看不完的。有时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群山鸟低低地飞过水面的芦苇,深入在我的脑海里,但我当时并没有想画它。解放后我住在上海,偶然想起杜甫的一句诗:‘渚清沙白鸟飞回’,但诗的景象则是我在内地旅行时看见渚清沙白的景象而联想到这句诗的,因此我开始作这类画。画起来有时像在湖上,有时像在平坦的江上,后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的背景而表达不同的意境。”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自己改名为“风眠”,意为“凭风而眠”。晚年时人家问起此事,他打趣道:“不叫了,在风里睡觉了。”

        临终前五年,林风眠寄给吴冠中一幅作品留念,画的是苇塘孤雁。吴冠中当即复信,并附上这样一首诗:

        捧读画图湿泪花,青蓝盈幅难安家。

        浮萍苇叶经霜打,失途孤雁去复还。

        (《解放日报》2.17 陈俊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