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从城乡关系角度认识城市社会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9日   06 版)

        中国城市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城市与乡村一直存在密切关联。从历史到现今,中国城市社会并非一个自成系统的结构,而是在与乡村的联系与纠葛中发展演变。所以,某种意义上,城乡社会是一个更准确勾勒和反映中国式城市社会的术语,只强调和突出城市,恰恰也是潜意识上“重城轻乡”的表现之一。

        中国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急剧扩大的城乡差距,或者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根据居民权利、政府管理与文化精神三个标准,以制度变迁为线索,可将中国城乡关系演化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夏商周时期形成和确立了以“体国经野”体制为核心的城乡对立,春秋战国至鸦片战争前形成和确立了以“编户齐民”体制为核心的城乡融合,近现代时期是以“二元结构”体制为核心的城乡再对立时期。从历史来看,影响中国城市社会或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是一套完整的、交互作用的制度和文化体系,而不是某个单一政策。

        中国城乡关系史既有城乡对立的经验教训,也有城乡融合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化对未来城乡关系的发展的最大警示是:如果没有对人本身价值的反思和重视,我们所建造的城市和乡村,无论是作为居所还是聚落,将是束缚我们的容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有被异化的危险,而不是真正提升我们生活的空间。

        (《探索与争鸣》2016年12期 叶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