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

    从根源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

    《 文摘报 》( 2017年01月12日   06 版)

        各项数据均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在新世纪前十五年表现相当稳健,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然而,稳健的经济增长带给国人的幸福感并不强烈。原因何在?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的共享性较低。经济增长带来财富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低收入群体的波及效应、辐射效应不明显,表现为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低收入阶层普遍为非熟练技术工人,这一群体的规模增长很快,劳动供给弹性很大,劳动供给曲线趋于水平,即使有较高的劳动需求量,收入水平也增长较慢。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收入群体则不同,一方面劳动供给有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素质人才的需求旺盛,共同导致这一群体能获得较高收入。

        其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统计与百姓感受不一致。近几年,百姓的切身感受是生活成本与日俱增,而官方公布的CPI值却变动不大。在目前的CPI数据中,食品类权重较高,大约占30%(去年初下调至20%略高),而居住类权重偏低,仅占17%左右。房价上涨是近些年百姓的最大感受之一。对有刚性住房需求的租房者而言,房租往往是每月的最大支出。这就造成了传统体制下获得福利分房的群体与市场体制下谋求住房的群体对房租的关注度大为不同,也间接导致了他们对CPI的评价大相径庭。

        从经济长远发展来看,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来提高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平等创造者和平等获益者,从根源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北京青年报》2017.1.8 颜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