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起
1945年8月8日,关东军从东北溃退,开拓团平民们也慌张逃散,数千名日本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则因亲人死亡或与父母走散,成为“日本遗孤”。本书作者王林起(渡部宏一)即其中一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被军方无情遗弃的开拓团,一夜之间变为丧失家园的可怜难民。在逃难人群里,唯有我们一家是一个妇女领着四个孩子的,所以被当成了集体行动的累赘,不得不被甩掉。后来,不到30岁的母亲伤饿死去,弟弟秀被拐,一家人只剩下我和弟弟骏。
我和骏所穿的衣服破旧单薄,冻得手脚冰凉全身发抖。一个身穿黑色中式棉服的中国男人来到我们面前。他蹲下来仔细观察我们兄弟二人,然后伸手指着骏,做出跟他走的手势。我用手比划告知他,我们二人不能分开。他站起身考虑了几分钟,随后拦截了一辆三轮车,带着我们俩踏上归家之路。
那位男人领我们进到不小的平房院子里,他几声大喊,全院子的人全都跑出来看我们俩。他用手指着骏,像是在说:我要这个孩子了。又指指我,也像是在问谁要这个孩子?我感觉是在接受最后的审判,似乎要晕倒。此时有人轻轻地拍了我的肩膀,一个眼睛很大的壮实男人缓慢地把我领到不大的住房门前。柔和的灯色犹如久违的灿烂阳光,让我瞬间感受到全身心的温暖。
屋子里有位身材不高的年轻主妇,她一边做饭一边照料女婴。当晚我睡在靠窗的热炕上,次日下午被带到街里的浴池,洗掉了几个月间积攒在身上的污垢,换上了女主人连夜缝制的崭新又厚实的棉衣棉裤。仅有十年人生经历的我,切实体验到了从地狱到天堂般的巨变。
将要成为我养父的人,名叫王殿臣,1913年生于河北省景县贾吕村。他原来在老家务农,读过几年私塾,也在北京当过学徒,还有一段当抗日游击队员的经历。后来在“闯关东”的潮流中,他来到东北沈阳市谋生,干过蹬三轮车等杂活。我进入这个家门时,他早出晚归,在叫北市场的地方做买卖旧货的小生意。当时正处于雪大的冬季,所以他在家里的休闲时间很多。他很耐心地用手势或笔,教我说话写字,买来《百家姓》《三字经》,让我读写背诵。几个月时间,我学会了基本生活用语,能写不少汉字了。
临近春节前,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微笑着上下打量了我,又小声和这家男主人和女主人商谈之后宣布:“你的名字叫王林起,王殿臣是你爸爸,贾凤朝就是你娘。”并示意我叩头相认。从此我有了中国的父母亲,成为王家的长子,有了中国名字和户口,原籍是河北景县,自然拥有了中国国籍。多年后才得知,按照中国传统命理说法,当年王家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唯独缺木,所以少了男丁,而我是这个王氏家族中到来的第一个男孩儿,所以被命名为“林起”。此后,在我之后面出生了以“林”字为首的近十名弟弟和叔伯弟弟。
几个月间所发生的一切让我觉得有了温暖的新家,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可是弟弟骏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福气——春节后的一个早晨他突然死亡,我变为渡部家的孤身一人。
(《我在中国75年》西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