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到民族复兴或民族解放,唯物论也是把物质的复兴或解放放在第一位。譬如要我们的广大民众讲清洁卫生讲节俭的美德,首先就要有清洁和节俭的物质条件存在才行。穷到四季只有一套衣服,连换洗的也找不到,那哪里还可以谈清洁?穷到连肚子也吃不饱,活命还恐怕来不及,那哪里还用得谈节俭?民族复兴必须在文化上,也就是精神上有复兴的表现,这是当然的,然而必须先使民众在物质生活上有了复兴的希望,至少要在物质基础上有保障,然后才说得上精神上的复兴。抗敌救亡,收复失地的要求,正是为要获得物质的保障,不然,物质上已被敌人奴役了,精神上还有自由么?
不论民族的生存或个人的生存,也首先要以物质的生存为基础。生活没有保障,就要叫民众讲精神道德,是做不到的。讲精神文明的人常推崇孔孟的道德,然而孔孟说出来的话,有时也会使精神文明家失望。譬如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没有恒产(物质保障)而要想有恒心,不是一般民众做得到的,只有士(做官阶级)才可能做到,因为称为士的人,即使没有恒产,也可以摇唇鼓舌,以干政治活动来维持生活。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物质的力量,就是大体上主张观念论的孟子也无意中不能不说出唯物论的真理来了。(连载十九)
(《大众哲学》艾思奇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年版)
编辑说明:截止到本期,《大众哲学》连载结束。理论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往往需要通俗化和大众化。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就是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成功范例。我们连载此书的目的也正是想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学界多出一些更接地气的学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