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有意思的北京话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5日   05 版)

        作为一个外地移民,我觉得北京话极其生动、有趣。

        北京土话管太阳叫“老爷儿”,大概是说它主管大地一切的意思吧!不然,何以属爷字辈儿前边又加一个“老”字呢?管火柴叫“取灯儿”,“取”为“起”字之音变。“起灯儿”者,是说它一燃着就像燃起了一盏油灯。

        还有一些说法非常形象生动。北京人管婴儿满月以后到姥姥家小住叫“挪臊窝儿”。把孩童招惹同伴叫“招猫递狗”。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某处等乘客叫“趴活儿”。比喻经双方商定的事情,一方后来又反悔了叫“扒房了”。需用钱物急得到处找叫“转腰子”。讥讽某人说大话叫“不怕大风扇了舌头”。说某人租别家的房子居住叫给人家“溜房檐儿”。管靠出租房屋生活叫“吃瓦片儿”。形容极其忙碌说“脚后跟打后脑勺子”。讥讽某人过于胆小怕事说他“放屁怕砸脚后跟”。比喻一诺千金叫“吐口唾沫掉在地上砸个坑儿”。形容得意后轻狂的样子叫“屁颠儿屁颠儿的”。说某人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叫“横草不拿,竖草不捏”,“油瓶儿倒了都不扶”。说某人过上了“乞丐生活”叫“披片儿抱砂锅”。一个人身披一块破麻袋片儿,怀抱一个砂锅在街巷胡同儿中蹒跚而行,不是一个典型行乞者的形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很诙谐的说法。当有人问某人:“你下茶馆儿吗?”他会回答:“我不下茶馆儿,我下撅尾巴馆儿。”何谓“撅尾巴馆儿”?原来指的是自家的水缸。渴了在自家水缸舀一瓢水就喝,不得低头弯腰撅屁股吗?这一说法十分幽默风趣。这一自嘲说法,也表现了京城穷苦百姓生活上的乐观态度。

        为了表现幽默风趣,还要用典故。一个人吃饭成了问题,找饭辙去可以诙谐幽默地说他找赵旺去。赵旺是京剧《荷珠配》中的一个仆人,主人员外经济上陷入窘境时,屡屡向他索要饭食,后赵旺在民间慢慢就成了饭辙的代称。当说自己遇到困难没办法了的时候,有人就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王承恩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贴身太监,据说当有人向崇祯报告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已经打进西便门的时候,崇祯慌忙从皇宫后门向煤山逃跑,跑到一棵大槐树下,对王承恩说:“王承恩!你说我可怎么办呢?”说完,在大槐树上自缢身亡。以后,在京城百姓的语言中,就留下了表示自己没有办法了,就对人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算来,这一说法在京城百姓的语言生活中,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北京日报》11.5 董树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