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01日   08 版)

      中国画里,哪一幅最有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就是《清明上河图》。围绕《清明上河图》的各种再创作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作为创作源头的真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第一次入宫和遭劫

      在现存的这幅《清明上河图》题跋当中,能见到最早的是金代人张著的题跋,这样写道: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一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这是关于这幅画唯一流传下来的作者介绍。从中可以了解到,张择端乃北宋翰林院的翰林。

      据说张择端把这幅画献给了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用他著名的瘦金体,在画轴的开端上,写下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印上了双龙小印。

      从金人张著题跋可以推测,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直抵汴京。金兵破城以后,把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各种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和技艺工匠等全部掳掠而走,史称“靖康之变”。《清明上河图》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运到了金的首都燕京(现在的北京)。

      不过金朝统治者对这幅画卷兴趣不大,它第一次流落到了民间,并被官阶不很高的张著占有过,留下了这幅画上的第一段题跋。

        第二次入宫后被调包

      蒙古人灭金吞宋,建立元朝之后,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为皇家所有。

      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宫内有一个装裱匠看上了它,趁装裱这件作品的时候,使了个调包计,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悄悄地卖给了某位贵官。这位贵官后来被派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驻守,负责保管这幅画的家臣,又偷偷把它卖给了杭州人陈某。陈某保存了数年,因为家里窘迫,想得到一笔钱用,并且又听说这位贵官快要从真定回来了,害怕事情败露连累到自己,因此急急忙忙要找一个买主,将其秘密卖掉。恰好这时寓居北京的江西泰和人杨准,是个博雅好古之士,在京搜访古名家笔迹,得到这个消息,倾囊中所有,以重金买了下来。

      杨准得到《清明上河图》是在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杨准不久即回到老家。画也随他到了南方。杨准得到这一作品,不胜自喜,第二年在家乡,就把得到这一名作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图后的尾纸上。《清明上河图》第二次从皇宫里被偷盗出来的细节,就这样清晰地被记载了下来。

        被大奸臣严嵩惦记上了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兵部尚书陆完的手里。据说,陆完死后,他的妻子王氏知道丈夫深爱这幅《清明上河图》,就把这幅画藏在枕头中,每晚睡在这枕上,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

      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彪,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开出条件说:“只能看,不许带笔砚进来。”

      王彪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10余次以后,凭着记在心中的印象,竟也临摹出一幅有一定水平的《清明上河图》。

      当时专权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为了巴结他,就花费五百两白银从王彪手中购得这件仿品,当作真品献给严嵩。

      心中大悦的严嵩开席宴客,并向宾客展示《清明上河图》。但是装裱匠却在宾客面前爆料说这幅是赝品,泼水在图画上,洗掉伪装古色的药剂。

      王忬本意是要巴结人,谁知却得罪了人。

        第三次入宫和再失窃

      隆庆皇帝时,严嵩父子失势,家产被查抄。《清明上河图》再一次被收入皇宫。

      现存的《清明上河图》中,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陆完题跋后,紧接着就是明万历六年(1578年)太监冯保的题跋,两跋相距54年。在这54年中,《清明上河图》五易其主,即从陆完家到顾鼎臣家,再到严嵩家而入内府,然后落到冯保手里。

      然而,太监冯保是如何得到这幅珍品的呢?如果是得自皇帝赏赐,冯保一定会大加宣扬,然而冯保对此却一字不提。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冯保获得此画并题跋,一定是来自于他的偷窃!

      从冯保的人品及职位便利看,都支持他偷窃的假说。冯保后来也因作恶太多,被皇帝查抄了家产。但是,在查抄的冯保家产中,并没有《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很显然,在被查抄家产之前,冯保就把这幅画秘密脱手获利了。此后二百多年的历史上,这幅画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不知流转在何人手中,而正是这二百多年中,社会上的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传。

      二百多年后,这幅《清明上河图》浮出水面,再次出现题跋,已是清朝乾隆时的进士陆费墀所题。很快,这幅画被曾任湖广总督的毕沅购得。然而,此画给许多人带来的厄运再次降临到毕沅头上,毕沅死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最后一次被收入皇宫,此时的皇帝是清朝的嘉庆皇帝。

      (《北京日报》10.26 吕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