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理论创新要有问题意识

    《 文摘报 》( 2016年10月18日   06 版)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同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也需要一个“支点”。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表明,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支点”。

        现在,我国已经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亟须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窘境。出现这一窘境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问题意识不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理论创新不够则是主要原因。如果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遇到问题绕道走,不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而且既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国地位也会不断弱化。

        以问题意识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主要应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发现不了、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把创新当成“信天游”来唱,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

        确立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取得实效的关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法,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有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大哲鸿儒”的事情,非“凡夫俗子”所能为。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创新并非一定就要“高大上”,一般人也能成为创新主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

        (《人民日报》7.19 欧阳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