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22日   06 版)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收入中学课本后,更是被现代人传诵。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

      明代杨慎始有新解,他在《丹铅总录》中举出白居易其他诗中用“瑟瑟”的句子,如《莫江曲》“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认为“秋瑟瑟”就是“秋色碧”。明代何良俊、清人吴景旭、今人池太宁均从其说,反驳此说者有明人陈耀文。此间聚讼可参看孙雍长《此“瑟瑟”非彼“瑟瑟”》,孙先生也讨论了“瑟瑟”,认为是拟声词,状声音。

      “瑟瑟”一词在白居易集(以下简称“白集”)版本中是有异文的。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校云:“宋绍兴本、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全唐诗》、卢文弨校俱作索索。何校(国图藏失名临何焯校本):索索,兰雪(兰雪堂刊本是白集明代最早的刊本)同。”

      可见,现存较早的几个白集版本中“瑟瑟”均作“索索”。本来是简单的押韵问题,有了早期版本的依据,其结论自然可靠。其实清中叶的校勘学家卢文弨在其《群书校补》里已对此校改,遗憾的是未能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他们多据“瑟瑟”立说,颇有以为合韵的。现在看来都不妥当。

      (《光明日报》9.19 高中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