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在复旦大学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将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列入了顾问名单。9月10日,裘锡圭发表声明,表示上海儒学院把他列入顾问名单的行为事先并未征得他的同意。其后,上海儒学院向裘锡圭表达歉意。(9月13日《东方早报》)
名列儒学院顾问名单,显然属于礼遇,尽管未事先征求意见,但是换作一般人,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哪怕不乐意,恐怕也会私下解决。而裘锡圭不仅发表声明,还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各种挂名的头衔”。看起来,裘锡圭似乎不知好歹。其实,我们却看到了一位学人的风骨与底气。
裘锡圭解释,“担任学术职务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研究,担任过多的职务会影响我的研究工作,而我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挂名做这么多事情”。
裘锡圭不喜欢到处挂名,还有一个原因。一些机构善于拉大旗作虎皮,有了名学者或官员当顾问,在申请资金和申报项目上仿佛就有了分量。从这个角度说,裘锡圭不乐意。这同样体现了一名学人的自重与审慎。
(羊城晚报》9.14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