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两军对战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20日   06 版)

      现在还要再讲一次生活困难的问题。

      同是一个生活困难的问题,对它的认识和看法却因人而不同。认识和看法不同,结果也就大有差异。有的人在生活困难的压迫之下悲观消极甚至于自杀了,有的人拼命忍受着牛马的生活,得过且过,能多活一天算一天,有的人勇敢坚决地起来和困难作斗争。我们已经把第一种人叫做悲观主义者,把第二种人叫做宿命论者,把第三种人叫做唯物主义者。

      还有一种人把压迫和剥削别人当做自己理所当然的权利,再有一种人每日闲游浪荡、追逐乐趣,我们把前一种人叫做专制主义者,后一种人叫做享乐主义者。以上种种的人,都是社会上容易看到的普通人,决不是什么哲学专家,但我们却把他们的认识和看法都加上了专门的哲学名词,好像他们都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些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这些人虽然不是专家,他们的思想仍有各种哲学的内容,因为这些思想代表各种人们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

      人们的世界观是那么复杂多样,这自然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更深刻的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归根结底,只有两类。就好像在中国社会里,虽然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阶级和社会集团,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并且也常常互相发生冲突矛盾,但归根结底,总可以划分为两个大营垒的对立,即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营垒,另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的革命营垒。

      哲学也是类似的情形,多种多样的主义、派别,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互相间也经常有争论、战斗,但在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都可以归结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军对战      (连载三)

      (《大众哲学》艾思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年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