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饮食之中最神秘的莫过于河豚了。有句俗语,“拼死吃河豚”,好像吃河豚就是去赴死一样。
河豚的确给过我恐惧。我十一二岁时,父亲因病住院,母亲领我去探视,忽然听到病房外大哭小喊,原来是一人吃了河豚,死了。医生说他在路上就死掉了。他是太仓的农民,太仓在长江畔,所以见得到河豚,那天下午,他钓到了一条,就烧烧下酒了。医生问:他不认识河豚鱼吗?送来的人回答:哪会不认识河豚鱼呵!医生又问:他不知道河豚鱼有毒吗?送来的人回答:怎么会不知道!医生就说:那还要吃什么吃!送来的人涨红了脸,老实巴交地嘀咕出一句:“拼死吃河豚么。”
每年到了河豚鱼上市的季节,仪征、江阴一些地方的派出所就很忙,走家串巷,劝说勿吃河豚鱼。当初,还是公社里民兵的一项工作,两人搭档,敲着锣,边行边喊,一个人先说:“阶段斗争。”另一个人跟上,说:“不忘记!”一个人接着说:“地富反坏。”另一个人最后说:“河豚鱼!” 有人请吃河豚鱼的话,吃的时候要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放在主人的桌上,表示即使出了问题,与主人无关,是自己嘴馋,来买死的。这是老风俗。现在可能没了。江阴的一些饭馆,过去有几代家传烧河豚的,官府就在门口立块大木牌,像是专卖店的样子,上写“客人吃死主人偿命”诸如此类的文字。也给“破四旧”给破了。
听一位朋友讲,前几年他们那里只要河豚上市,一些企业就不堪负担。有位厂长接待了好几批人,最后真是愁眉苦脸的。这一天,又来了一批,这位厂长也只得奉陪。那里的风俗,也就是土方,吃河豚时要在旁边放一只粪桶,事先稀释好粪水,吃的时候一觉得情况不妙,马上去喝那东西,再呕吐出来,随即送医院,一般都有生还的希望。吃到一半,有人见厂长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是身体不舒服呵,厂长也就顺水推舟,说不舒服,还夸张了一下。这一夸张夸张出了以后的事情:吃河豚鱼本来是都有点惴惴不安的,只要一个人疑心、不舒服,大家都会很快地进入一个场。大家奔向粪桶,喝完了,吐掉了,送医院。医生一查,根本没中过毒,于是就排是谁先紧张的,排来排去,不知被谁想起厂长那天根本没碰过一筷子河豚鱼。
这故事很可能是虚构的,因为按照吃河豚鱼的规矩,是厨师先吃,隔几分钟后,是主人续吃,再隔几分钟后,才由客人开吃。吃河豚中毒的反应极快,如果有事的话,等客人开吃之际,即使主人尚未毒性发作,而厨师是肯定早倒在那里了。
(《味言道》北京大学出版社 车前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