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推行近9年的“70岁以上老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某报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7.7%的受访者支持上海新政,58%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也就是说,新政让原本能免费坐车的老人受到“限制”,客观上达到减少早高峰交通压力的目的。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据统计,2015年上海每天使用敬老卡坐车的老人占整个公交日均总人次的10.6%,持老年卡乘坐地铁的占总数的2%左右。总的来看,持老年卡乘车的老人每天只占一成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表示,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是否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压力,不能仅凭几个个例就下定论。“根据我在北京的观察,一般在上班高峰期,无论公交车还是地铁,都较少看到老年人挤车。”陆益龙说。
对于上海的政策,南京、深圳、重庆、呼和浩特等多地市民纷纷要求效仿。那么,上海敬老新政有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可能性呢?
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事先要针对本城市进行深入的调研,政府本身的“底气”也很重要。比如,上海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实施后,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而言,是否愿意投资相关配套措施,恐怕还得画上一个问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认为,各地现在不能就交通而说交通,而应该以建立“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理念来做敬老政策的相关设计、配置和规划。她举例说,一方面,老年人居住环境是否安全。比如,一个社区的设施、道路等是否适合老人使用,与医院的距离是否适宜,尤其是一些老社区,各部门配合不力的话,其实就损害了老人便利出行的权利。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公交车车辆、公交路线设计是否考虑到老人需求,也需要通盘考虑。
(《人民日报·海外版》7.18 彭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