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7月23日 星期六

    看懂董其昌,才算看懂中国画

    《 文摘报 》( 2016年07月23日   06 版)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近年来,董其昌很“火”。对大多数普通爱好者来说,要看懂董其昌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他的经历。

     

        “亦官亦隐”的生活

     

        董其昌生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董家汇。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可以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自己的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考官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太差。

     

        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到了万历五年,陆树声请董其昌担任家庭教师,教授他的儿子陆彦章。董其昌也因此从学于陆树声,尊其为师。万历十七年,董其昌考中进士,供职于翰林院。此时,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使董其昌名声大噪。然而,董其昌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为官一共48年,期间断断续续归隐了长达27年。

     

        就其书画创作来说,在归隐的几十年里,他博览了古今众多名家的作品。在家乡,董其昌筑有“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等画室。他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估、米芾诸名家法书,可谓博采众长。所谓“集其大成,而自出机轴”,便是董其昌书画作品的最大特点。

     

        从真山真水到心中的山水

     

        从17岁开始发奋学书法,到82岁去世,董其昌的画风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他早期的画大多仿宋人画,宋人画力求写实,讲究的是真实的造境。画的都是真山真水,力求一个“真”字。董其昌在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燕吴八景图册》。

     

        在见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后,其笔墨的浓淡、粗细之到位、结构之精致,深深震撼了董其昌。他开始逐渐意识到,真山真水是画不过来的,笔墨不应该为造物者所驭,人也不是自然界的奴隶。

     

        此后,董其昌提倡“以书入画”,用笔墨来表达意境。他提出了著名的笔墨论:“以蹊径之奇怪论,笔墨绝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蹊径绝不如画。”60岁后,董其昌的作品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最著名的就是《秋兴八景图》。他那时所画的山水,看不出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画中没有地理特征,那是他心中的山水。

     

        中国书画都笼罩着董其昌的影子

     

        从某种程度来说,看不懂董其昌,就不算真正看懂中国画。他的作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唐宋画的模仿,到认真思考、梳理和反思,开启了元明清文人画的新篇章。他进一步使文人画实现了绘画性与文化性的高度统一。后来的八大山人、金陵画派,乃至近代的吴湖帆等书画名家,无不受董其昌的启发。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书画都笼罩着董其昌的影子。

     

        (《解放日报》7.15 陈俊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