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避免涝灾,城市水系是关键

    《 文摘报 》( 2016年07月21日   06 版)
    赣州古城地下排水系统

      中国古城防洪有“防、导、蓄、高、坚、护、管、迁”八条方略。而古代最重要的防暴雨后内涝的经验,是建设一套完善的城市水系,即由环城壕池和城内外河渠湖池组成,这样的排涝系统具有多种功用,被誉为“城市之血脉”。

      城市水系有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产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浪、造园绿化和水上娱乐、改善城市环境等十大功用。其中排水排洪和调蓄洪水两大功用对防止城市遭遇涝灾至关重要。

      现代城市内涝灾害加剧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城市建设填占或挤占行洪河道,使江河洪水位升高;填占城市河、湖等水体、洼地,使城市水系缺少调蓄功能;土地开发忽视防洪排涝工程系统的建设,增加了洪涝风险;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内涝灾害加重等。当然,也包括海平面上升将使沿海城市排水困难,造成潮灾。

      我认为,现代城市发展破坏了古城的水系,又未建成新城的水系,只靠管网系统是无法解决现有内涝问题的。

      被誉为“城市之血脉”的城市水系是中国古代防止内涝最重要的经验,而现代人为了追求发展,填占了许多湖池、河渠、湿地建设商业区或住宅区,忽略了排洪河道、调蓄容量的建设,这种与水争地的做法,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南方周末》7.14 吴庆洲口述 李洁茹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