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年轻人没京腔:北京话的消失?

    《 文摘报 》( 2016年06月28日   06 版)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称,老北京话在中学生中的认知程度日渐式微,北京大部分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也多以普通话而非北京话交流。

        对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世方说,北京话本身就是一种混合型方言,北京话没有消失,它只是在不断变化。

        北京是一个“混合型方言岛”。北京的郊区,比如延庆、房山、门头沟,跟北京话差别很大。现在的北京话主要是在元代的大都话、明清时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还融合了一些汉语方言,如宋代的中原开封方言、明代的南京方言、清朝从东北带来的当时东北方言和周边河北方言。此外,还有一些满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

        对现在北京方言影响最大的时期是清末民初。满族入关后,贵族、旗人生活在内城,汉人生活在外城。起初,内城的北京话带有许多东北方言和满语成分,而外城(主要是南城)带有明代北京话的延续。随着清政府瓦解,旗人逐渐没落,转为平民,与外城汉人交流变多,语言也相互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北京话。

        北京话中,“萨其马”就是典型的满语。还有一些像秃噜皮儿、邋遢、巴不得等,也有学者认为是满语词。

        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建筑符号——胡同,则是个蒙语词,源自蒙语“水井”一词。北京人经常用的“伍的”,也是发源于蒙语,就是“等等、之类”的意思。

        北京话最有特色的儿化音,京腔京韵,所谓“京片子”,很多受满蒙两族语言的影响。“满语蒙语是阿尔泰语系,有很多颤音、卷舌音。”

        河北话对北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比如熟,书面一般读“shú”,但北京人口语喜欢读“shóu”,就是河北音。

        而由于满族发源于东北,东北话与北京话更是长期以来互相影响。

        北京话的变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比如打的、的哥、的姐这些词,就是粤语发展来的,现在也成了北京话。

        张世方说,语言与方言之间的融合跟民族融合的进程一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大势所趋。现在有些地方强推方言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北京晚报》6.22 孙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