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亳州市区城门楼被刷白一事引发了安徽媒体人常河与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的“隔空对话”。这座让一位媒体人公开致信市委书记的城门楼,其实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文物建筑。一来,它建于20世纪80年代,并未纳入文物保护的范围;二来,该建筑建造完成后,发生了产权变更,目前已出售给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被刷上与原本古朴风格格格不入的白色,就不存在问题。
在当地人心中,该城门楼已被视为地标性建筑,并与整体性的古城风貌融为一体。而刷白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置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看,更是显得大煞风景。确实,并非所有的建筑都有必要以文物的标准进行保护。然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感,并不仅仅体现于现存的老建筑、老街道,更体现在整座城市相对统一和谐的整体环境,更体现为城市主政者在城市管理、规划中所展现出的历史意识。违和感的建筑少一点,大家的心里静一点,文化的氛围才会厚起来。
(《光明日报》6.20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