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老年大学成了香饽饽,凌晨3点排队都不一定排得上,上了学的人上起来没够,一届连一届,就是不愿意毕业。外头的人想进去,里头的人不想出来!
老年大学咋这么有吸引力?虽然有个“大学”名头,不就是学个插花、书法、画画嘛,至于这么热吗?
笔者找一位朋友打听。他的岳母因为排上了老年大学,连子女安排的出国旅游都放弃了。朋友神神秘秘地说:学才艺是表面,老年大学给老人的是新鲜状态!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心里发空,觉得活着没意思,这个时候,就得寻找新鲜感。老年大学里,可以叙谈、社交;学点儿过去不会的技艺,有点儿挑战反而更有精神头儿!
老年大学如今一位难求,说明这方面的供给还不够。另外,也别光指着老年大学这么一根儿独木桥。比如说北京好多社区、居委会,在服务、组织老人上花样迭出,什么“十姐妹互助组”“时间银行”“沿长城拾垃圾”“老年红娘团”……各种社区组织活跃起来,老年人的新鲜状态就会多起来。
总之,社会文化资源还是要多向老年人倾斜一些,让更多的老年人不但可以安度晚年,还能乐度晚年。
(《人民日报》6.8 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