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是指以位于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和美国迈阿密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海域。近百年来,这里屡屡发生原因不明的海难、空难事件。对此,科学家们推测出多种假说。
地壳裂缝的喷发和吸入作用
有专家认为,百慕大三角的海底,地壳可能存在宽大的裂缝。地壳内部是高热的液态岩浆,地核在液态岩浆里“漂浮”。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核往往会朝地壳最薄弱的方向运动,将岩浆压向地壳裂缝。岩浆喷发,形成火山爆发和海啸。当地核退去,地壳下陷,又会产生“吸入作用”。大量海水被快速吸入,产生飓风和磁暴。这或许是导致船舶、飞机失事的一个因素。
也有专家提出,从地壳冒出的气体会溶解于海水,这些海水被上层水沉沉地压着,好像一瓶被密封的汽水。一旦海洋上层压力减小,就像打开了汽水瓶盖,下层水中的大量气体迅速上冲,假如正好有船只通过,就会沉没。气体在海面形成泡沫,造成茫茫白雾,飞机在白雾里会迷失方向,坠落大海。
“水凹镜”焦点或燃化了飞机和舰船
据太空卫星发现,百慕大海域曾出现巨大的海水漩涡,好像一面巨大的凹透镜。专家分析,当阳光充足且漩涡形成时,它会反射太阳光并聚焦于一点,飞机、轮船经过这个焦点时,便会燃化得无影无踪。
苏联物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把澡盆蓄满水,然后搅动木棒使水面形成漩涡,再用一束特殊强光以60度N70度的入射角照射澡盆中的水面,一张悬在澡盆上方的薄纸瞬间燃烧。科学家由此推测:当漩涡直径为1公里时,阳光聚焦点直径就有1米多,温度可达上万摄氏度。百慕大三角里的漩涡直径大多为2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在海面上能持续60多天,焦点直径可达几百米至上千米,其温度足以使闯入其中的飞机、舰船顷刻熔化。(《中国海洋报》6.8陈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