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出,未来要恢复自行车出行的传统,从目前的20%比例提高到70%~75%左右,到2020年,北京市在五环内要形成32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路”。上海的目标则是:到2040年能够成为全球慢性交通标杆城市。
在北京,100多名自行车骑手花费数月的时间绘制出一张北京“骑行畅通地图”。在这张地图中,道路总长1029.269千米,分布着603个红点。红点意味着,被标注地存在自行车道被至少两三辆机动车非法占道的情况。上海很多道路也变成非机动车禁行路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潘海啸告诉记者,在大城市里,出行距离较短,自行车的出行效率更高。
“自行车的发展有阻力,是因为大家的认识存在分歧。”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说。
在过去若干年中,当中国自行车出行逐渐没落时,欧洲一些国家反而在从“四轮”向“两轮”转变。在丹麦,大约40%的成年人骑自行车上班,65%的学生骑车上学。在荷兰,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已经成为一项国策,荷兰交通部门每年平均要投入数千万欧元,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
陈小鸿告诉记者,“在鼓励自行车出行上,我们在政策上释放出来的信号应该更加强烈。在某些程度上,新的交通价值观的建立比具体做一些事重要得多。”
(《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第20期 杨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