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

    《 文摘报 》( 2016年06月02日   06 版)
    我国正在形成“土字型社会结构”

        ●农民工频繁换工作,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晋升渠道,地位很难提升,社会转型就无法实现。这也是我们供给侧改革最核心的问题。

     

        ●在经济扩张的一段时间里,贫富差距扩大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最近有一种呼声,以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为借口,否定改革开放,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的政策必须有持续性,只有政策具有持续性的国家才能进步。

     

        ●我们必须对于在13.7亿人口的社会里,建立福利保障体制,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困难想得多一些。还应该意识到,我们建设的保障体系,也还会有地区的差异。

     

        ●无论是“倒丁字型”还是“土字型”,都是底层比较大。如果底层不断提升,最终变成橄榄型社会,中国现代化转型就完成了。

     

        结合2000年和2010年的中国社会结构测量发现:农民中的一部分通过打工、通过经营,地位上升了。对于这两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可称作从“倒丁字型结构”向“土字型结构”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已经类似于纺锤型社会,就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即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而农村社会依然是“倒丁字型结构”,社会底层群体较大。农村还有44%比例的人口,那也有6亿多人,再加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2.7亿,这样一算起来,后面要推进结构性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重。

     

        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七点想法:第一,一个社会的结构是产业结构设定出来的。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这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意义非常大。如果中国能够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就能够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这个转型不仅是资本的转型,更重要是人的转型、人才技术的转型。最核心的还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技术人才、技术工人。而人的转型、人才的转型需要时间和耐心。

     

        第二,城镇化与社会结构转型。中国未来三十年面临一个很大挑战,就是城镇化。我们一般说,中国正在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什么样比例的城镇化才算是完成现代化转型呢?社会学家英格尔斯的现代化十项指标提出,劳动力中非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要占到70%以上才是现代化社会,城市人口比重要超过50%。我们如果将外来打工族也计入城市人口的话,应该是达到这个指标了,但是,外来打工族、外来农民工还没有真正市民化,真实的城镇化率、户籍市民化率也只有30%,所以,我们后面的任务还很重。

     

        第三,农民工能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干部、教授等阶层都有晋升的渠道。但是农民工打一辈子的工也不知道怎么晋升。其实我们确实也没有给农民工创造比较顺畅的晋升渠道,这是大家要思考的。

     

        李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中国社会应该尊重匠人、技术工人、手工艺者。在中国,把所有专业人员加上所有技术人员合计,在整个人口普查中仅占7.1%,这部分人在经济发达体的国家里占比接近50%。所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

     

        第四,关于收入分配调整,我们的基尼系数还处于高位,所以,还需要一系列的收入分配调整。

     

        第五,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我们现在提出,“十三五”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即2016B2020年要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2020年覆盖全部的城镇常住人口的保障,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六,教育与中产社会的形成。在任何社会,教育都是社会地位上升最为正规的渠道,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中产阶层的摇篮。现在的问题是,农村来的这部分高校毕业生,能顺利升成中产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高校毕业生都倾向于朝大城市流动,他们在小城市也确实难以找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而到大城市里找工作,大城市又排斥他们,一线城市有明显的排斥政策。

     

        所以,虽然教育是培育中产的机器,但是,中产地位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很多社会机制的建立健全。我们应该为更多人进入中产创造更多的渠道,否则社会永远是一个分化的社会。

     

        第七,市场准入与中产社会。通过市场进入中产,目前有一个问题,该群体社会地位不稳定。李克强总理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城市不要一天到晚驱赶那些小商铺打击他们,他们是一个城市活力的象征。这是符合国情的。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巨型企业雇不了多少人,垄断企业包括现代化生产线吸纳就业人数并不多。而就业人数最多的就在小资本雇用、在市场营销这一部分。一个社会必须要容纳中小资本,让中小资本成为社会的常态。如果一个社会总是被大资本垄断,就意味着少数人占有的财富太大,大部分人难以从中获益。

     

        中国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实现中产社会,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呢?根据我们预测,大概到2040年的时候,我国白领劳动者将首次超过蓝领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占到52%。到2050年的时候,我国的白领劳动者,也就是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办公室人员、经营销售商业销售人员加起来,大约占全体劳动者的60%。那时候,终于就能实现以中产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北京日报》5.30李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