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我国私立教育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 文摘报 》( 2016年04月21日   06 版)

      尽管今天各类非公有制教育机构规模已超过教育总规模的四分之一,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私立教育却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一令人奇怪的现象已经在事实上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缺乏真正的私立教育机构

      目前,中国的非公有制教育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民办大学,包括在公立大学下设置的独立办学、独立核算、独立招生和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第二类是民间资本兴办的各类中小学。第三类是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公司,通过提供某一类培训赚取利润。

      上述三类教育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无一例外是企业,只不过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和教育有关而已。既然是企业,其经营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

      企业和学校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以营利为目标。真正的教育机构必须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其目的在于办教育,而不是为了赚钱。其使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为了从家长的口袋里拿钱。

        教育一定要由政府提供吗

      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政府有义务为那些没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提供必要的教育。但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所能满足的,只能是老百姓一般性的基本教育需求。如果有人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不能接受教育,这是政府的责任。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应当接受同样的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父母只要有能力,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它是竞争性的。强迫所有人都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既实现不了,也会降低整体教育质量。那些认为教育应当完全由政府提供的人没有意识到,老百姓是分为不同群体的,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需求都不一样,政府怎么可能满足所有人对教育的需求呢?

      上面说的是政府不可能提供令所有人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由私人提供的教育,也并不一定会毁了祖国的花朵。且不说中国古代成功的私塾教育,即使是西方的私立教育机构,许多也是由富翁们捐资设立的基金会来兴办的。它们并不依赖学费来维持运行,并且人才培养质量很高,甚至超过了多数的公立教育机构。因此,教育不一定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鼓励更多民间资本不以营利为目的进入教育领域

      为什么中国私立教育没有发展起来呢?我认为,至少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迄今为止,中国还缺乏一批具有教育情怀的富翁。如果没有一批已经充分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来兴办教育,那么,所有成立的私立教育机构就不可能不以赚钱为目的,因而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机构。

      其次,政府尚未出台鼓励性的政策支持。如果政府能够在政策上及时调整,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不以营利为目的进入教育领域,也许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善中国教育的生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富翁即将步入人生的晚年,这一点也许不难实现。

      教育应当满足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如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要么是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要么是体制上出现新的突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正处于新的重大突破前夜。现在需要的,也许是教育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对于民办教育发展,根本是促进,不能是停滞,更不能是倒退,这是原则和方向。

      (《中国青年报》秦春华 4.1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