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到处覆盖着钢筋水泥。城市里,自然界的水、土、空气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呈现出所谓“五岛效应”,即“热岛”、“干岛”、“湿岛”、“雨岛”、“浑浊岛”。这里的“浑浊岛”又称“雾霾岛”。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形成雾霆的元凶,只有采取控制机动车辆出行,减少燃煤、热能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少雾霾。不过,高楼大厦中的人类活动向外排放一些污染物,营造城市局部小气候,也是雾霾的“帮凶”,使雾霾程度加重,污染时间拉长。
钢筋混凝土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静风的晴天,高楼的顶层被阳光照射,而底层却因为被本楼或邻楼的遮挡而没有照到阳光。顶层与底层的温差可达8℃以上。此时在高楼与高楼之间,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极可能是“上高下低”。通常,空气温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比如山顶上的气温比山脚下的气温低)。如果空气温度随高度递增,则呈现出逆温层的状态。逆温层就像厚被子封住了楼顶。雾霾天,携带污染物的空气向上扩散时“无路可走”,只好向下蔓延,加重大气污染。
从水平角度看,高楼林立,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速减慢,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并容易在高楼之间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这就形成了促进雾霾生成却并不容易使雾霾消散的“楼区小盆地”。
(《上海大众卫生报》4.5 霍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