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美餐过后,是不是觉得心情大好?
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显著影响人类的脑活动和心情。通过无菌鼠(在无菌环境中出生和培养的小鼠)实验发现,这些小鼠的纹状体、海马体、杏仁核和下丘脑等关键脑区和正常小鼠有所不同,表现出各种奇怪行为,如反社会倾向、记忆问题、鲁莽轻率等。此外,果蝇体内的微生物还能影响它们选择配偶;刺蜂的微生物会影响它们繁殖。通过移植肠道菌群,能使焦虑不安的小鼠变得大胆,让羞怯的小鼠变得主动,移植了抑郁症患者体内细菌的小鼠也会表现出抑郁的症状。
实验也表明,肠道内合适的微生物会让人情绪开朗,不合适的微生物会导致阴暗情绪。那么,肠道菌是如何和脑建立关联的呢?
科学家解释说,肠道菌是“生产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的小工厂”。许多细菌能产生脑内用于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如芽孢杆菌(Bacillus)能产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双歧杆菌能产生γ-氨基丁酸(GABA),肠球菌能产生5-羟色胺,埃希氏菌属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等。
肠道和脑之间的信号可以沿迷走神经传递。研究发现,切断小鼠的迷走神经,细菌就不再影响它们的行为。此外,还可以由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携带,或经免疫系统分子传递。
科学家指出,微生物与人是个共生体。微生物和人类就像一对互相缠绕的连枝树,成为一个基本和谐的生态系统。人们的行为也能培养微生物组。吃益生菌、酸奶,选择含有益生菌的饮食,如纤维食物、大蒜、洋葱、芦笋等,都能增进健康。
(《科技日报》4.11 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