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越高、越细,它的顶部越有可能晃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在微风的日子里,一个1000英尺(约305米)高的大楼可能会晃动几英寸。对于每年大概会遇到一次时速50英里(约80公里)的风,大楼会晃动大约半英尺(约15厘米)。如果是50年一遇的时速100英里(约161公里)的风,大楼可能会晃动多达2英尺(约61厘米)。”
美国城市规划师凯特·阿舍尔在《高度:摩天大楼剖析》一书中说,工程师会有意使大楼能够摆动,以便减轻大风造成的压力。如果大楼的顶部不能摆动,各种结构性部件可能会因为风的压力而受损。在地震多发区,甚至大楼的地基也能略微晃动,这样才不会像绝对稳定时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钢梁的连接处可以在天气或风速变化时拉长或者收缩,以便楼顶轻微地晃动。
大楼在风中会摆动多大的幅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计算公式,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量:大楼高度的1/500。超过这个数值,并不是说大楼就会晃动或者倒塌,而是楼里的人会开始感觉有点想吐,所以一些摩天大楼会在楼顶安装巨型的减振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由钢铁或混凝土制成,重量在300吨到800吨之间,一般会占据约1000平方英尺的空间,要用钢索吊住。它像一个巨型的吸能装置,使遭到大风吹拂的大楼复位。阻尼器能够把大楼摇晃的加速度(以千分之一G计算)降低一半。
即将开业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米,地上有127层,在遭遇强风时它的摆动幅度能达到1米,所以大厦在接近顶端处安装了1000吨重的减振阻尼器。一头非洲象大约重8吨,一架波音787大约重130吨,800吨相当于100头非洲象、24辆坦克、20头鲸或者6架波音787客机的重量。
摩天大楼附近的风很大,这是下沉气流效应引起的。如果大楼的侧面完全是方形的,当空气撞到大楼后无处可去,就会往上、往下推。向下的气流会提高街道上的风速。如果好几个大楼挨着,还会形成风道,空气在通过狭窄空间时被压缩,导致风速加大。
由于下沉气流效应主要发生于方形大楼附近,改变大楼立面的角度就能减轻这种效应,在英国肯特郡海边度假胜地惠茨特布尔,一些街道被设计得跟常见的风向成45度,迎风面就没那么宽了。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3期 薛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