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24日 星期四

    血小板“失踪”之谜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24日   04 版)

      近日,王先生的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血小板只有3万,而正常人一般都超过10万。

      当我们受伤出血时或其他原因引起血管破裂时,大量血小板会马上聚集到血管破裂处,形成一个团块,堵在破裂的伤口处,以达到初步止血的目的。另外,血小板还会释放出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液凝固的物质,防止血液从破损的伤口流出。

      所以,这个检查结果把王先生急得不得了。血小板这么少了,万一不小心出血了怎么办?

      王先生又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可结果显示他的身体并没什么异样。血小板到底去哪儿了呢?

      正当大家摸不着头脑时,检验医师用显微镜破了案。检验医师先用王先生的血做成血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这些失踪的血小板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围拢在一起,紧紧地抱成一团,把自己伪装成白细胞大小,成功地躲过了仪器的检测。

      这些血小板为什么要伪装呢?原来这是一种叫“EDTA"的抗凝剂在作怪。EDTA就是平常我们检查血常规时用来防止血液凝固的一种物质,绝大部分人的血小板对EDTA都不会那么抗拒,两者相安无事,但约有0.07%~0.2%的人,他们的血小板一旦离开人体,碰到EDTA,就会自发地组成一个个小团体,紧紧地围在一起。而仪器只认识一个个的单独血小板,这些成群结队的血小板团块能轻易地躲过仪器的检测。

      最终,利用其他方法复查,王先生的血小板实际有20万,他悬着的心也落下了。

      (《上海大众卫生报》3.15 赵凌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