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宽容是创新的“催生婆”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5日   06 版)

        当前,中国有几十万名博士,堪称博士大国;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分子或有著作,或不时有课题发布,课题费更是与日俱增。过去形容知识渊博叫“学富五车”,现在我们每年出版印刷的学术著作恐怕用500辆列车也拉不完。可是,这些作品中有多少属于创新?

        说创新多如牛毛有多如牛毛的道理,说创新寥寥无几有寥寥无几的道理。我看,咱还是从严要求,谦虚点说:创新不多!要不,中国人均读书量为什么会低得说不出口呢?如果书中充满新见解,读者一定会抢着读的。叫人总是看那些“假、大、空”,看那些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东西,等于强迫人家“吃别人嚼过的馍”,有啥味道?

        “创新”中的“新”字,说得透彻一点,是对旧的突破、颠覆和否定。科学的使命是探讨未知的,如果论述了半天还没跳出已知,那就是炒冷饭,是赚课题费,算不上创新研究。

        我们应当给新理念一席之地:可以对新理念不认同,但不必吹胡子、瞪眼睛地去反对;一定要反对,也不应当“扣帽子”“打棍子”。如果历史证明你的反对是正确的、新理念是错误的,那也要把错误的理念载入史册。因为,你是在批判错误理念中站住脚的,是在批判错误理念中壮大起来的。相反,如果不给新理念一席之地,而实践证明新理念是正确的,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宽容是创新理念的“催生婆”;宽厚是发挥集群效应的大前提。今天,学术圈里仍有许多方程待解。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应当提供适宜创新的氧气、水分和土壤,把一切不适宜创新的障碍物扫除干净。

        (《解放日报》3.8 邓伟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