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一到了年关,“回家难”的问题也就浮上了水面。和如今一样,如何能在回家过年的滚滚人潮中,顺利安全地抵达,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最“高大上”的,当然是坐飞机。不过,民国的飞机票贵得离谱,别说搭飞机了,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从北京到天津这么点距离,机票就要180块大洋。从北京到上海呢?两千块大洋。而且,绝不打折。
那会儿的大洋,还是挺坚挺的。按购买力来算,从天津到北京,就得花上相当于如今的好几万元。而从北京到上海,就得花几十万!这个价格,别说民国人了,就是如今的土豪,也只有望而却步的份儿。
若是用工资来比较呢?鲁迅和徐志摩的收入,在当时都是属于“高大上”阶层的。可这两人,若是想搭一趟飞机,都得存上大半年的工资。如果是保姆呢?一个保姆的月薪,不超过4块大洋,若是想从北京坐飞机到上海,就得不吃不喝存上半个世纪!
私人轿车,也是属于“高大上”的方式。放到如今,能自己开车回家过年,也不是多数人能享受的待遇,何况是在民国?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对民国的土豪们来说,也并不轻松。而更花钱的,还不是轿车,而是一路不断的“过路费”。
这“过路费”,在当时可是各地军阀的重要收入。所以,各地的公路,都被当地的军阀控制,作为摇钱树。至于“过路费”标准,各地不一。直至当时南京政府将公路都收归国有后,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就是每公里三分钱。
这“三分钱”,看似微不足道,可因为是银元,算起来其实不便宜。从北京到上海,光是按照这个标准,就得缴纳将近40块大洋的“过路费”。放到如今,这些钱可是相当于近万元的购买力。从北京开车到上海,就得花上近万元的公路费,今天的人都承受不起,何况是在民国?
火车也不便宜。在民国,火车线路不多,且还未普及,所以火车票价格一点也不亲民。比如,就南京到上海这么一点距离,若是坐火车,哪怕是末等的,也得将近3块大洋。也就是说,一个保姆得花上一个月的工资,才能坐火车回家过年。而且,这还只是从南京到上海而已。随着距离越来越远,火车票的价格也是打着滚儿往上翻。
民国时的一些名人,哪怕出名后,能坐得起火车的也不多。就像郭沫若,出了名后,出行也只能是偶尔坐一趟火车,而且回回都是末等座。郁达夫倒是坐过一次二等座的,但那次是误打误撞,结果荷包出了血,把肠子都悔青了。
名人都是如此,一般人对于火车,自然更是敬而远之。
飞机、汽车和火车都不亲民,那民国人如何回家过年?
多数人,选的还是水路。在民国,水路在“春运”中,可谓独领风骚。一来,当时战火不断,走水路可以不受战火干扰。比如,军阀若是占领了某个区域,首要之事便是控制当地的铁路,用来运输物资。而走水路,则无此担忧。二来,水路费用低廉。从北京到天津,若是走水路,花费还不到一块大洋。这个额度,还是在多数人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水路虽便宜,但路上花费的时间较多。以冰心为例,有一年要从北京回上海过年,结果到天津搭船,路上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一来一回,大半个月的时间就没了。可尽管如此,水路依旧是普通百姓“赶春运”的不二选择。
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回到家,过一个好年,那便是皆大欢喜了。
(《羊城晚报》2.7 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