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

    古人冬天如何泡澡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09日   05 版)

        随着公共浴池越来越少,泡澡已渐渐成为一个记忆。其实,中国泡澡的历史相当悠久。

        南北朝时期,公共浴室已是寺庙的必设建筑,称为“温室”,主要供僧人和宾客洗浴用。

        最早洗公共浴室的是僧人,这与佛教本身的教义有关。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求法时看到,印度的寺院中都设有公共浴室。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写道:“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日晨时,寺鸣楗椎,令僧徒洗浴。”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也带来相应洗浴习规。东汉安世高译《温室洗浴众僧经》称,佛祖释迦牟尼主张洗澡,认为洗浴得法可消灾:“除去七病,得七福报”。给僧人供浴还是一种功德,叫“夫人生处世,端正人所敬。体性常清净,斯由洗众僧……”

        寺庙所设公共浴室,对内不对外。一般认为,到北宋时公共浴室才开始成为真正的“大众浴室”。也就是说,从北宋起,普通人冬天泡澡堂子才成为一种风俗。

        宋代的公共浴室以京师汴梁(今开封)数量最多,称为“浴堂”。洪迈《夷坚志补》“京师浴堂”条,写有宋徽宗宣和初年一起“黑澡堂”杀人吃肉的故事。一名外地来京的参选官员要到吏部陈状,因为起得太早,便到茶室稍事休息。茶室开有浴室,看浴室的见此人未到时间就来了,估计必是头回来京的“村野官员”,遂设计将其勒死,然而其不久苏醒,致事发。到了元代,冬天泡澡已成为人们驱寒、清洁的一种习俗,还出现了诸如擦背、挖耳、剃头、修脚、按摩等项目,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洗浴文化。

        元代的公共浴室称为“混堂”,城市里的混堂要数京城大都(今北京)最好,不只服务项目多,价钱还便宜,当时的高丽(今朝鲜)使臣很是享受。有一本专为高丽来华人员使用的手册名叫《朴通事谚解》,里面便提到一家名叫“孙舍混堂”的公共浴室,洗澡、搓背很便宜:“汤钱五个钱,挠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做时只使得十九个钱。”

        元代的公共浴室,当然也分不同的档次,贵族所用浴室还是很高级的。如北京小汤山温泉,在元代时已开发为皇家温泉浴池,称作“圣汤”。而现代流行的“桑拿浴”,在元代时也已出现,称为“温石浴”。

        明清时期,浴室的建筑设计和池水加温方式都有独特之处。明郎瑛《七修类稿·义理类》“混堂”条称:“混堂,天下有之,杭最下焉。”书中特别提了当时的苏州浴室:“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

        郎瑛所记的明代浴室,至今尚能找到遗迹。今南京中华门外悦来巷内有一处人称“瓮堂”的大众浴室,这处明初浴室为国内仅存。其结构与郎瑛笔下的苏州浴室一模一样,笔者以前常去瓮堂洗浴,可惜现已停业。

        为了保持公共浴室与池水清洁,寺院所开公共浴室最早作出规定:进去洗澡不得“涕唾污秽”。在明代,浴室经营者更明确提出:禁止传染病病人入池,以免传染他人。有的浴室还以对联形式,将警示张贴上墙:“身有贵恙休来洗,年老酒醉莫入池”;或是“杨梅结毒休来浴,酒醉年老莫入堂。”但民间开浴室第一目的是营利,多给点钱就能进去洗澡了。

        既爱光顾公共浴室又有洁癖的古人,想到了一个不洗脏水澡的办法,趁浴室刚开门营业时去洗澡,俗称“赶头汤”,这时的池水最干净。另外,清代时为解决公共浴室的卫生问题,满足一部有钱人的要求,还出现了“盆汤”方式。据日本人中川忠英编《清俗纪闻·居家》“盆汤”条:洗澡时可以为客人提供单间,内置木盆洗浴。

        (《北京晚报》2015.12.31 倪方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