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

    筷子的礼数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05日   05 版)

        筷子是华夏民族独创的进食器具,古代称为“箸”。在《史记》中就曾有“封为象箸而箕子叹”的记载,可见商代末年就已经有筷子了。箸后来改称筷子,据明代《寂园杂记》中记载,可能是由于民间忌讳,特别是吴越船民们忌讳“住”音,便反其意用“快”称呼它。

        在古代,筷子是与其它食具一起上桌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箸,无菜者不用箸。”说明筷子是用于取食汤羹中的食物的。后来此种规定渐被打破。

        在江西赣州,好客的赣州老表就很重视筷子的礼数。在宴会上,客人入座后,切不可急急动筷,只有等主人先握筷,向大家比划一下,以筷邀客说“诸位不用客气,大家请”之后,客人方可动筷进食。每道菜上来后,须等坐在上首的长辈先动筷,并象征性地挟上一筷后,其他人才能用筷。用餐时,若客人不慎落筷于地,得自嘲性地说一句“筷落地,吃不及”,这样主人才会高兴。因为这话语既破了忌讳,讨了口彩,又巧妙地夸赞了主人菜肴的丰盛;菜肴太多以致客人来不及吃,忙乱得连筷子都落地了。餐毕,先吃完的客人要用筷子向全桌未吃完者示意性地指划一下,并说:“各位请慢用。”然后把筷子架放在自己的空碗上,以示“人不陪席筷陪席”。直到在座宾客全部吃完,大家才能将筷子从碗口取下放于桌上,再离席。

        不过,主人在宴请亲朋好友时,若一开席就放了“碗口筷”,那就等于在下逐客令,因为那是民间祭祀游魂野鬼时的仪式,用于待客,等于是在奚落客人来讨饭吃了。如果客人在餐毕离席后没把筷子从碗口取下,则是表示还没有吃饱,这对主人是大不敬的。

        此外,“长短筷”也在禁忌之列。作为主人,在摆筷子时,千万不能让筷子一长一短。因为赣州民间风俗认为这是在诅咒客人夫妇或其父母不能“双双同到老”。因此,主人在摆筷前,总要把一簇筷子先放在桌面上垛垛平,再选出长短一样的筷子依次摆放。主人还要注意避免“杂色筷”,即两根筷子不能是不同的花纹或颜色,因为这意味着家人不和睦,对主客双方都是大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